百度雲網盤檔案的下載

前一陣子有趁中國那邊拼的火熱的時候去申請,拿到 1TB,現在升級成 2TB 了,是說也不知道該放些什麼。

後來才聽朋友說,可以 BT 下載,只要上傳種子以後,百度雲就會幫你下載。如果已經有人下載過,會一瞬間就下載完成,我試過幾個 Linux distro 都是如此,真的是瞬間下載好。但是人生往往就是這個 But,雖然已經下載好放到雲端,你還是要從雲端拉回本地端,這時候就杯具了,你要不就用百度提供的軟體,要不就只能用瀏覽器慢慢下載。我自己大部分時間都在 Linux 上,只能用瀏覽器,還蠻斷線的,而且還不能續傳。

後來找到好方法,可以取得真正的下載網址,然後就可以用續傳軟體下載。我自己是用 Firefox,然後在 http://userscripts.org 上找到 baidupandownloadhelper ,安裝以後,當你在百度雲的網頁介面上勾選要下載的檔案之後,上方會出現「批量下載」的按鈕,按下去以後,就可以看到連結,就可以拿這個連結來下載了。

我後來是額外安裝了 aria2,可以在 console 下載的工具,正好 baidupandownloadhelper 也可以直接複製 aria2 指令,真的是相得益彰。

ArchLinux 裡的 locale 設定

ArchLinux 的全域 locale 設定 (LANG)是在 /etc/locale.conf ,如果個別使用者想要設定自己的 locale 怎麼辦呢?

在登入,執行 bash 以後,bash 會先去載入 /etc/profile ,通常 /etc/profile 會去載入並執行 /etc/profile.d 下的所有 .sh 的檔案,這裡有個 locale.sh ,這邊就註明了會去哪裡載入。

首先會看是否有 $XDG_CONFIG_HOME/locale.conf ,有就載入;然後再看 $HOME/.config/locale.conf ,有就載入;再來才是看前面提到的 /etc/locale.conf ;最後才是參考 rc.conf。

所以只要在 $HOME/.config/locale.conf 裡寫 LANG=zh_TW.UTF-8 就可以囉。

同場加映,ArchLinux 已經不再使用 sysv ,這表示再也沒有 /etc/init.d 這類的目錄,ArchLinux 已經改用 systemd 了。

ArchLinux Yaourt/Pacaur

今天再次把 ArchLinux 開來玩。裝了 Razor-QT 以後,發現 Razor 設定中心裡的圖示都沒有出現,以為是安裝的問題,就想說用 yaourt 重新裝一次。

yaourt 是一個輔助 pacman 的工具,除了可以當作 pacman 來用之外,它還會自動從 AUR 取得軟體並進行編譯跟安裝。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 ArchLinux Wiki 上的說明。依照指示設定以後,安裝失敗,我遇到是 GPG 驗證失敗的訊息,用 sudo pacman-key –init 無效,後來是在 /etc/pacman.conf 裡 [archlinuxfr] 的地方增加 SigLevel = Optional TrustAll ,然後重新執行 sudo pacman -Syu yaourt 才裝好。

執行 yaourt razor-qt 重新編譯安裝以後,圖示仍然沒有出現,再請 Google 大神幫忙以後,才知道是沒裝圖示套件的緣故,就用 sudo pacman -Ss oxygen-icons 就順利解決了。

另外在噗浪的回應裡看到說,除了 Yaourt 之外,還有一個 pacaur ,同樣也是類似 Yaourt 的工具,所以就順便裝上來試試看。但 pacaur 不在官方套件庫裡,只能用 yaourt 來裝,執行 yaourt -S pacaur 就可以了。

 

ArchLinux 初體驗

在 VirtualBox VM 裡裝的。

我是下載 CD image 來安裝,光碟是 LiveCD,只是沒圖形介面,所以拿光碟開完機就是 console,讓我小錯愕一下,還特別重新開機再確認一次。詳細安裝可以參考 Beginners’ Guide ,我是照這篇來安裝的。步驟很詳細,我覺得缺點是初學者可能會不知道要選哪一個。每個章節裡是一個大項目,然後裏面才會提到選擇,例如 bootloader 你可以選 syslinux, grub … 或是磁碟配置你可能要依照情況使用 cgdisk 或 fdisk 等工具。做完,一個乾淨的系統就安裝完成了,開完機會進 Console 模式。

由於是在 VirtualBox 裡,VirtualBox guest utility 必裝:Arch Linux as a guest in a Virtual Machine

pacman 是必學的指令,詳細的說明可以閱讀 ArchLinux Wiki,這邊只提幾個常用的:

  • pacman -Syy :類似 apt-get update
  • pacman -Syu :類似 apt-get upgrade
  • pacman -S :類似 apt-get install
  • pacman -R :類似 apt-get remove
  • pacman -Q :類似 dpkg -l
  • pacman -Ss :類似 apt-ache search

接著是安裝一些必裝的:

  • sudo :總不能一直都用 root 登入,裝這個以後,先新增使用者,設置群組,將使用者加到 wheel 群組裡,然後在 /etc/sudoers 裡取消 wheel 該行的註解。
  • vim :我用 vim …
  • base-devel :為了要編譯 razor-qt 用,這邊我是參考 AURAUR 有點像是寫好的 script,下載 AUR 裡套件的 PKGBUILD 以後,就可以用 makepkg 來包出所需的 package。
  • slimxorg :就為了圖形介面,不過 xorg 連結裡提到的 hal,我沒辦法安裝。有人說是新版已經不需要了。
  • gcin :好用的輸入法
  • firefox :好用的瀏覽器
  • terminator :好用的終端機
  • openbox :搭配 razor-qt 用的,LXDE 也用這個。

桌面環境,我是用 razor-qt,用 pacman -Ss 找不到,所以自己去 AUR 找 PKGBUILD,然後 build,再安裝。接著依照 Wiki 上的說明去設置 .xinitrc。

最後就大功告成了。裝完以後的感想是,對終端機的操作有點基礎會比較適合使用這個 distro。

參考資料:

將 python package 快速打包為 debian package – stdeb

這兩天看到 clonedigger,這是一個可以找尋程式裡是否有相似重複片段的工具,在找到重複的片段以後,就可以加以重整。老樣子去 ubuntu ppa 找了一下,發現沒有人打包,那麼就只能透過 east_install/pip 來安裝或是自己打包了。

這次就試著自己打包看看。

一般 python package 都會提供 setup.py ,這是使用 python 內建的 module:distutils 來建立的,在官方 distutils 的文件有提到使用方法。裏面就已經提供了打包為 RPM package 的選項,但是就沒有 debian packages。上網找了一下,這篇 Python distutils – does anyone know how to use it? 提供了不少可以參考的文件,循線找到這篇 Standard way to create debian packages for distributing python programs? ,裏面提到了 stdebstdeb 可以透過 easy_install/pip 來安裝,很幸運的是我的 Ubuntu 12.04 剛好有打包這個進去,所以只要用 apt-get 安裝 python-stdeb 就可以了。

接著,就可以參考 stdeb 文件,用 python setup.py –command-packages=stdeb.command bdist_deb 建立 debian package 了,打包好的 debian package 可以在當前目錄的 deb_dist 下找到。